教授观点

唐贵瑶教授、胡冬青助理研究员:各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产业人才融合发展的经验启示

发布日期:2024-02-01 22:36 点击次数:

作者简介:唐贵瑶教授,bat365在线平台网站副院长,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大学全球战略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齐鲁青年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专家,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在《管理世界》、Personnel Psychology、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入选2022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出版《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等著作。作为负责人先后完成和在研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多篇资政报告获得肯定性批示或采纳,在《大众日报(理论版)》《中国人才》、人民论坛网等媒体杂志发表多篇论述。曾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大学优秀教师、山东大学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奖项。研究兴趣包括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绿色与可持续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发展战略与组织领导力等。

胡冬青博士,山东大学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在《中国管理科学》《管理评论》、Personnel Review、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在《中国人才》杂志发表论述1篇。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8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撰写《2022年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报告》等研究报告,积极服务地区人才发展战略。研究兴趣包括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管理、组织领导力和创造力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从世界范围来看,不少国家重视教育、科技、产业和人才融合发展,他们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从而保持科技领先地位、构筑产业优势。分析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多措并举 统筹推进

建立科技工业园区,推动教育科技产业人才融合发展。通常以研究型大学为核心,在一定区域内集聚大量企业和科研机构,搭建一个链接高校、企业和政府的服务平台,汇聚和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实现教育、科技、产业和人才融合发展。美国的斯坦福研究园(即如今的“硅谷”)、英国的剑桥科技园、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分别依托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筑波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效链接高校与企业,盘活高校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孵化等。

设立产学研合作支持计划,推动政府、高校院所、企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产学研合作支持计划主要包括综合科技计划和专项科技计划两种,其中以专项科技计划为主。专项科技计划是专门支持产学研合作的计划,强制规定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必须联合申报项目。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旨在推动顶级大学、富有创造力的制造企业和联邦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构建政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工作机制,集聚人才,引导投资,提升美国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英国的“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由“教研公司计划”和“高校—企业合作伙伴计划”合并而来,旨在支持企业与学术机构的产学研合作,以掌握一定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为媒介,推动知识、技术等从知识库组织(高等教育机构、继续教育机构等)向企业转移,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日本的“产学合作开发创新平台计划”,旨在建立产业—学术—政府共建中心,根据不同战略重点领域设立项目计划,由政府拨款,支持以大学为主体开展产学研合作。

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研发项目合作模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激活创新资源、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具有产业竞争优势的国家普遍注重发挥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地位。以德国为例,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等确定技术研发项目,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研发活动,并共同将新产品推向市场,研发经费全部由企业提供。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实验设备、研究成果等,还能帮助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及时了解市场需求,适时调整研究方向、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等,同时也能迅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商业化开发等。

重视发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作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是在技术成果从提供方向需求方转移过程中提供各类服务的机构,其工作内容包括技术经纪、技术集成与经营等。例如,德国的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是欧洲最大的技术转移机构,该中心创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转移模式,为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拥有者以及企业等技术需求方搭建合作平台,提供产学研合作机会。

重视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科技人才培养与储备。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高度重视基础研究。美国不断强化全学龄段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持续优化STEM教育体系,成立STEM教育专职部门——STEM教育理事会,推出的《确保美国科学技术全球领先法案(2021年)》和《NSF未来法案》等均重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并不断加强STEM领域人才吸引政策。日本政府从初中教育阶段便开始推行STEM教育,并通过世界顶级研究基地形成促进计划,大力资助国内有望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研究基地,支持前沿基础研究,对选定的研究基地稳定支持10-15年,每年资助5-20亿日元,打造了若干顶级研究基地,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基础科学研究人员,产生了许多世界顶级基础研究成果。

加强重点产业领域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不少国家历来重视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吸引,不断加强制度创新与改革,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新加坡面向制造业、生命健康、可持续发展与数字经济四大重点领域,计划到2025年共投入65亿新元用于重点领域科技人员的创新研究活动。自2020年2月开始,英国优化“全球人才签证”制度,大力引进科学、工程、人文、医药等领域的高端科技人才。2022年8月,美国拜登政府发布《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拨款2亿美元设立美国芯片劳动力和教育基金,重点培养半导体行业人才;同年10月,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国家先进制造业战略》,部署美国先进制造业未来发展战略,着力培养先进制造领域人才。

对我国“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启示

发挥政府的统筹协同作用,营造良好的政产学研融合发展创新生态。一是设立专门的政产学研融合发展办公室或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教育、科技、人社、发改、工信等部门,做好顶层战略设计与具体实施规划,构建教育科技人才联动发展机制;二是设立产学研合作支持计划,成立专项资助基金,引导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三是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制度规范等,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等。

围绕一流研究型大学打造科技工业园区。参考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科技园等的运作模式,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核心,汇聚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等,打造集教育、科研、产业、商业、生活等于一体的科技工业园区,建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地方政府共商共建共享机制,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实现科教产城一体,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优化完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融合路径,打造一批由重点产业领域龙头企业、领军企业牵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上下游企业支持的创新联合体、创新创业共同体等,协同推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视基础研究科技人才培育,加强重点领域复合型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与引进。一是重视基础研究科技人才的教育储备,一方面尝试探索全学龄段基础研究教育,另一方面鼓励高校重视基础研究学科发展,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支持力度,优化基础研究人才考评机制等。二是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整合政府、企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多方面力量,探索更为创新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引进和打造高质量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育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重点考察引进一批国外知名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学习借鉴世界前沿水平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运转模式;另一方面自主打造一批国内高水平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加强机构标准制定与评价,培育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来源:《中国人才》杂志2024年第1期

© 版权所有 :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电话:0531-88364664   【旧版回归】